绝望中抱团取暖——《麦路人》
点击蓝字
关注妙妙
今天聊聊电影《麦路人》。
片名I'm Living It / I'm Livin' It (2019),别名麦难民。
影片《麦路人》讲述的是一群依托24小时快餐店维生的社会底层人士。
《麦路人》预告片
这群人之间并无亲戚关系,完全是因为生活所迫聚到一起。在这里,他们尝尽人世间冷暖和辛酸,生活二字对于他们来说极为艰难。
在粤语发音中,“麦路人”和“陌路人”发音相同。“麦”又指向麦当劳。影片的英文名《I'm Livin' It》也是蹭了一下麦当劳的广告语“I'm Lovin'it”。
在这片狭小的空间里,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成了知心好友。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,共渡难关,成了彼此羁绊最深的亲人,为一块钱、一口饭而努力奋斗。
博哥曾经是一名天之骄子金融才俊,挥斥方遒意气风发,仿佛天下唾手可得。但来得快去得也快,很快他就因为贪污公款而被丢进监狱,身败名裂一无所有。从此他离家出走,开始帮助其他同样无家可归的人,以此惩罚自己,试图寻找一个救赎的机会。
歌女阿珍则因当年对博哥一见倾心,自愿跟随博哥颠沛流离。日子一起过得再苦,她也觉得心满意足。
此外还有离家出走的少年深仔,从身无长技慢慢变得能够融入社会,赢得一口饭吃。
累死累活为婆婆还赌债的年轻妈妈和女儿囡囡。
擅长绘画却郁郁不得志的口水祥。
目睹妻子跳楼而精神失常、不敢回家的等伯。
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个惨之又惨的落魄理由,他们共同点就是无家可归,只能蹭24小时快餐店的桌椅过夜。
同样有关一群毫无血缘亲属关系的人,《麦路人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题材日本电影《小偷家族》(2018)。
就影片表现来看,《麦路人》并没有能够成为港版《小偷家族》。
最主要根源就是影片拍散了,矛盾情节设置过于刻意,尤其是后半段的剧情发展,显得做作不自然。
影片以“麦”为主打,但24小时快餐店的存在感并不强。维系这些角色之间关系的是他们的友情。这份友情超越了他们各自原生家庭的亲情,情感充沛且真挚。
这倒不像《小偷家族》始终围绕“家”做文章,《麦路人》除了标题玩了个谐音梗,剩下的主要内容都是博哥的独角戏。
看多了歌舞升平声色犬马的电影,突然来了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,会让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。
我们在网络上争论甜豆花咸豆花的时候,绝对不会想到还有很多人在垃圾堆里寻找一口吃的。有人拿着一天208万片酬的时候,绝不会有人注意到还有人为了一块钱而斤斤计较。
影片反映的社会问题触目惊心,黄赌毒、黑社会、高利贷。我们常见的和平生活是他们想都不会想的梦幻,暗无天日苦苦挣扎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。生错了地方,再努力也是零蛋。
如果看过影片后,有人觉得这是一部烂片的话。那么还是值得恭喜一下的,“何不食肉糜”能够证明这些人没有接触过社会底层人士,所以觉得影片不知所云。
如果觉得有一种切肤之痛,那就需要自我调节和抱团取暖了。内卷大潮之下,大家都不太好过。
麦路人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,而是制度性系统性的社会问题。
可惜的是《麦路人》止步于“卖惨”。影片,尤其是后半部分,恨不得把每个角色都写死,再踩上几脚才甘心。似乎认为一定要把角色弄得不成人形,才有卖点。
这比起同类型的《小偷家族》《寄生虫》就显露出明显差距了。《小偷家族》将底层人士的情感纽带升华为亲情,《寄生虫》尖锐地指出阶级矛盾,高度立刻就上去了。《麦路人》却强调卖惨,不愿意或者不敢深挖矛盾源头,影片整体观感也只能局限于此。
就像常说的一句谬论:雪崩之下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
雪崩是因为结构性失衡,一片雪花做得再好,也无济于事。一个社会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吃人的话,绝大部分人最终都会落入“麦路人”的结局。
如果在不可避免成为麦路人的过程中,一群麦路人能够相互依偎抱团取暖,这大概是最暖心的事情了。毕竟,在绝境中单打独斗才是最令人绝望的事情。博哥总觉得可以咸鱼翻身,试图抢救一下,最终只能是徒劳。倒是口水祥的做法十分朋克,直接把自己送入监牢,衣食无忧,或许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,监狱将成为最安逸的港湾。
陌路人相互依偎,
绝望中抱团取暖。
往期推荐
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,欢迎关注公众号:妙看影视
分享、在看与点赞
只要你点,我们就是好胖友